參與亞運會歷史專區
亞運年表
第16屆廣州亞洲運動會
2010 第16屆廣州亞洲運動會
2010廣州亞運開幕典禮中,我國代表團由羽球選手簡毓瑾(前排左側)擔任掌旗官領軍,於第35順位進場。 資料來源:中央通訊社影像空間。
2010廣州亞運我國棒球隊勇奪銀牌。 資料來源:中央通訊社影像空間。
2010廣州亞運男子田徑400公尺接力,我國選手易緯鎮、蔡孟霖、劉元凱、王文堂(左起),跑出39秒05勇奪銀牌。 資料來源:中央通訊社影像空間。
2010廣州亞運盧彥勳、陳迪、楊宗樺、易楚寰在網球男子團體拿下金牌,同時也是我國男網在亞運史上的首金。 資料來源:中央通訊社影像空間。
奧運會參賽國家及總人數
時間
2010
11.12 Fri—— 11.27 Sat
地點
中國廣州
參加國家奧會數
45
總人數
-
男性
-
女性
-
願景及會徽

2010廣州亞運以「激情盛會、和諧亞洲(Thrilling Games, Harmonious Asia)」為官方口號,展現了亞洲團結與繁榮的美好願景。作為亞洲體育運動史上的重要盛事,廣州亞運致力於通過運動競技促進各國文化交流與友誼,體現亞洲多元文化的融合與和諧,並向世界展示廣州作為現代化國際都市的獨特魅力。

本屆會徽巧妙轉化了廣州的五羊石像,呈現出既優雅又充滿動感的設計,並創造了豐富的視覺想像空間。會徽以溫和的線條呈現出如火炬般的五羊輪廓,象徵亞運聖火的永恆不滅。「羊」則諧音「祥」,象徵著吉祥、和諧與美好,而五羊石像則寓意五穀豐登與大吉大利,傳遞了廣州人民對亞運順利舉行的美好期盼,並寄托了對全球各地人民幸福安康的祝福。廣州亞運傳遞了熱情與夢想,將運動、文化與友誼緊密聯繫,成為一個促進共同發展與繁榮的重要平臺,為亞洲未來的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吉祥物

2010廣州亞運的吉祥物,靈感來自於廣州著名的「五羊銜穀」傳說。五羊分別取名為「阿祥」、「阿和」、「阿如」、「阿意」和「樂羊羊」,象徵「祥和如意樂洋洋」,傳遞了廣州亞運的和諧理念與歡樂氛圍。

「樂羊羊」們形象設計活潑可愛,色彩鮮明,充分展現了年輕與活力,也象徵著城市的多樣性與包容性。藍色的「阿祥」代表珠江,黑色的「阿和」代表嶺南悠久的歷史,紅色的「阿如」代表廣州紅棉,綠色的「阿意」代表白雲山,而黃色的「樂羊羊」則象徵廣州的別名「穗城」,寓意豐收和喜悅。這五種顏色不僅反映了廣州的文化底蘊,還與奧運五環的顏色相呼應,彰顯了廣州亞運對奧運精神的延續和發揚光大。「樂羊羊」們不僅是亞運精神的象徵,也為廣州這座城市注入了更多的歷史深度和文化魅力,展現了其作為亞洲運動盛事主辦地的獨特風采與文化自信。

競賽運動種類

2010廣州亞運舉辦42個正式運動,包含水上運動、射箭、田徑、羽球、棒球、籃球、撞球、保齡球、拳擊、輕艇、板球、棋類、藤球、自由車、運動舞蹈、龍舟、馬術、擊劍、足球、高爾夫、體操、手球、曲棍球、柔道、卡巴迪、空手道、現代五項、滑輪運動、划船、橄欖球、帆船、射擊、軟式網球、壁球、桌球、跆拳道、網球、鐵人三項、排球、舉重、角力、武術。

我國代表隊參加種類

我國運動員參加33個正式運動,包含水上運動、射箭、田徑、羽球、棒球、

籃球、撞球、保齡球、拳擊、輕艇、棋類、自由車、龍舟、運動舞蹈、馬術、擊劍、高爾夫、體操、手球、柔道、卡巴迪、空手道、滑輪溜冰、划船、射擊、軟式網球、壘球、桌球、跆拳道、網球、排球、舉重、武術。

英雄榜
我國代表團人數比率、賽果
總人數
395
獎牌數
13
金牌
16
銀牌
38
銅牌
207
52.41%
188
47.59%
代表團名單
貴賓 王人達、吳清基、呂威震、曾志朗、劉奕權、戴遐齡
參賽項目 / 教練 / 選手 / 賽果
教練 蔡軒宇、劉宜承
女子50公尺蛙式 陳怡娟
女子100公尺仰式 陳廷
女子100公尺蛙式 陳怡娟
女子200公尺仰式 陳廷
女子200公尺蛙式 陳怡娟
女子200公尺蝶式 程琬容
女子200公尺混合式 程琬容
女子400公尺混合式 程琬容 銅牌
男子50公尺仰式 袁平
男子50公尺自由式 王紹安
男子50公尺蛙式 陳卓逸
男子100公尺仰式 袁平
男子100公尺自由式 王紹安
男子100公尺蛙式 陳卓逸
男子100公尺蝶式 許志傑
男子200公尺仰式 袁平
男子200公尺蛙式 陳卓逸
男子200公尺蝶式 許志傑
教練 林政賢、倪大智、田仁秀
女子個人反曲弓 吳蕙如
女子個人反曲弓 袁叔琪
女子個人反曲弓 雷千瑩
女子個人反曲弓 譚雅婷
男子個人反曲弓 陳詩園
男子個人反曲弓 田剛
男子個人反曲弓 宋佳駿 銅牌
男子個人反曲弓 郭振維
女子團體反曲弓 雷千瑩、譚雅婷、袁叔琪、吳蕙如
男子團體反曲弓 陳詩園、郭振維、田剛、宋佳駿
教練 江文俊、呂欣善、林錦明、許績勝
女子100公尺 廖靜賢
女子鉛球 林家瑩
女子鐵餅 李文華
男子100公尺 易緯鎮
男子100公尺 王文堂
男子10000公尺 何盡平
男子10000公尺 吳文騫
男子200公尺 梁澤敬
男子3000公尺障礙賽 吳文騫
男子3000公尺障礙賽 何盡平
男子5000公尺 何盡平
男子馬拉松 張嘉哲
男子跳高 向俊賢
男子跳遠 林靖軒
男子鉛球 張銘煌 銅牌
男子撐竿跳高 許立明
男子撐竿跳高 謝佳翰
男子鐵餅 王耀輝
男子4x100公尺接力 蔡孟霖、易緯鎮、劉元凱、王文堂 銀牌
教練 李松遠、張政雄、陳志豪、廖焜標
女子單打 白驍馬
女子單打 洪詩涵
男子單打 謝裕興
男子單打 周天成
女子雙打 王沛蓉、謝沛蓁
女子雙打 程文欣、簡毓瑾
男子雙打 林祐瑯、陳宏麟
男子雙打 方介民、李勝木
混合雙打 簡毓瑾、李勝木
混合雙打 程文欣、陳宏麟 銅牌
女子團體 程文欣、鄭韶婕、簡毓瑾、洪詩涵、白驍馬、王沛蓉、陳曉歡、謝沛蓁、洪思婕、楊佳臻
男子團體 周天成、謝裕興、方介民、林祐瑯、李勝木、陳宏麟、吳俊緯、廖敏竣、廖晟勳、薛軒億
教練 郭泰源、陳威成、葉志仙、龔榮堂
管理 張家銘
男子團體 李秉諺、林羿豪、林英傑、林哲瑄、林益全、張泰山、林智勝、高志綱、林琨笙、胡金龍、張建銘、郭嚴文、陳俊秀、彭政閔、陳冠宇、陳鴻文、陳鏞基、潘威倫、陽建福、陽耀勳、黃志龍、蕭一傑、羅國輝、羅錦龍 銀牌
女子團體教練 周泓諭、林建平、簡德印
女子團體防護員 王皇凱
男子團體教練 邱啟益、張學雷、魏永泰
男子團體防護員 陳奇鋒
女子團體5x5 文祺、姜鳳君、吳欣穎、林紀妏、徐千惠、柳伊純、馬怡鴻、彭詩晴、張詩婕、劉君儀、張曉玉、蔡佩真
男子團體5x5 田壘、毛加恩、周柏臣、吳岱豪、呂政儒、李學林、林志傑、洪志善、陳世念、楊敬敏、陳順詳、簡嘉宏
教練 林申勇、林上義、張明雄、林啟明
女子個人花式8號球 周婕妤 銅牌
女子個人花式8號球 張舒涵 銅牌
女子個人花式9號球 周婕妤 銀牌
女子個人花式9號球 林沅君 銅牌
女子個人6紅球司諾克 詹雅庭
女子個人6紅球司諾克 賴慧珊 銀牌
男子個人花式8號球 柯秉逸
男子個人花式8號球 郭柏成 金牌
男子個人花式9號球 張榮麟
男子個人花式9號球 柯秉逸 銅牌
男子個人司諾克
男子個人司諾克 李柏憲
女子團體6紅球司諾克 柳信美、賴慧珊、詹雅庭 銅牌
男子團體司諾克 李柏憲、吳玉綸、呂玉虛
教練 陳東輝、陳鴻賓、湯建益
女子全能賽 王幼玲
女子全能賽 王亭雯
女子全能賽 湯雅均
女子全能賽 楊皓婷
女子全能賽 潘育分
女子全能賽 蔡昕宜
女子單人賽 潘育分
女子單人賽 蔡昕宜
女子單人賽 楊皓婷
女子單人賽 湯雅均
女子單人賽 王幼玲
女子單人賽 王亭雯
女子盟主賽 潘育分
女子盟主賽 湯雅均
男子全能賽 方志男
男子全能賽 王天福
男子全能賽 孫光明
男子全能賽 楊念華
男子全能賽 高海源
男子全能賽 鄭行超
男子單人賽 楊念華
男子單人賽 鄭行超
男子單人賽 王天福
男子單人賽 孫光明
男子單人賽 高海源
男子單人賽 方志男
女子雙人賽 潘育分、蔡昕宜
女子雙人賽 王幼鈴、湯雅均
女子雙人賽 王亭雯、楊皓婷
男子雙人賽 方志男、孫光明
男子雙人賽 高海源、楊念華
男子雙人賽 王天福、鄭行超
女子三人賽 王幼鈴、王亭雯、楊皓婷
女子三人賽 潘育分、蔡昕宜、湯雅均
男子三人賽 王天福、高海源、楊念華
男子三人賽 方志男、孫光明、鄭行超
女子五人賽 王幼鈴、潘育分、蔡昕宜、湯雅均、楊皓婷
男子五人賽 王天福、高海源、方志男、楊念華、鄭行超
教練 賴明輝、林振輝
女子51公斤級 賓夢婕
女子60公斤級 薛春秋
男子52公斤級 林郁哲
男子69公斤級 張韋仁
男子75公斤級 楊育庭
教練 廖學滏
女子曲道標竿單人皮艇 張筑涵
男子曲道標竿單人皮艇 林詳竣
男子曲道標竿單人划艇 郭孟龍
男子曲道標竿雙人划艇 林詳竣、郭孟龍
教練 蒲建成
女子靜水競速 200 公尺單人皮艇 林雅萍
女子靜水競速 500 公尺單人皮艇 林雅萍
男子靜水競速 200 公尺單人划艇 陳周岳弘
男子靜水競速 1000 公尺單人划艇 陳周岳弘
教練 林海峰、翁明顯、陳永安
混合雙人 黑嘉嘉、周俊勳
混合雙人 謝依旻、張栩
女子團體 黑嘉嘉、謝依旻、王景怡、張正平 銅牌
男子團體 張栩、蕭正浩、王銘琬、林至涵、陳詩淵
教練 林益世
女子個人 高懿屏 銅牌
女子個人 彭柔安
男子個人 吳貴臨
男子個人 馬仲威
教練 徐瑞德、楊東蓁
機械師 劉金峯、謝國芳
女子500公尺個人計時賽 蕭美玉 銅牌
女子3公里個人追逐賽 易芳如
女子3公里個人追逐賽 曾筱嘉
女子個人公路計時賽 曾筱嘉
女子個人公路賽 易芳如
女子個人公路賽 蕭美玉 金牌
女子個人計分賽 易芳如
女子個人爭先賽 蕭美玉
女子個人爭先賽 黃亭茵
男子4公里個人追逐賽 李偉誠
男子4公里個人追逐賽 馮俊凱
男子個人公路賽 李偉誠
男子個人公路賽 馮俊凱
男子個人公路計時賽 馮俊凱
男子個人計分賽 黃信華
男子個人計分賽 巫帛宏
男子個人爭先賽 蕭世鑫
男子個人競輪賽 廖國龍
男子個人競輪賽 巫帛宏
男子團體追逐賽 巫帛宏、黃信華、廖國龍、胡哲瑋
教練 李佩玲、張茂男、劉麗君
領隊 李寧遠
牛仔拉丁舞 楊廣正、馬利安
全能五項拉丁舞 彭彥鳴、紀杏錡
全能五項標準舞 涂皜穎、古東玉
快四步標準舞 涂皜穎、古東玉
狐步標準舞 趙群倫、高家璘
恰恰拉丁舞 彭彥鳴、紀杏錡
鬥牛拉丁舞 楊廣正、馬利安
探戈標準舞 趙群倫、高家璘
森巴拉丁舞 余淯謙、蘇芷寬
華爾茲標準舞 葉家霖、孫綺
教練 侯鴻章
男子 250 公尺 古凱文、林亞設、吳俊傑、吳韶偉、呂芳賢、宋政霖、周必杰、周智偉、林旻昊、林聖儒、林誠、邱泰源、邱斌瑞、邱誌賢、張政鈺、陳周宗儒、陳亮瑋、陳國銘、陳諺霆、黃維國、賈俊瀚、潘翊雄、鄭仲凱、羅軒德
男子500公尺 古凱文、林亞設、吳俊傑、吳韶偉、呂芳賢、宋政霖、周必杰、周智偉、林旻昊、林聖儒、林誠、邱泰源、邱斌瑞、邱誌賢、張政鈺、陳周宗儒、陳亮瑋、陳國銘、陳諺霆、黃維國、賈俊瀚、潘翊雄、鄭仲凱、羅軒德
男子1000公尺 古凱文、林亞設、吳俊傑、吳韶偉、呂芳賢、宋政霖、周必杰、周智偉、林旻昊、林聖儒、林誠、邱泰源、邱斌瑞、邱誌賢、張政鈺、陳周宗儒、陳亮瑋、陳國銘、陳諺霆、黃維國、賈俊瀚、潘翊雄、鄭仲凱、羅軒德
教練 呂志耀、黃漢文
個人賽 張方瑜
個人賽 陳逸聰
個人賽 葉繡華
個人賽 李淵
團體賽 陳逸聰、李淵、葉繡華、張方瑜
個人賽 陳少喬
個人賽 盧亭瑄
個人賽 汪亦岫
個人賽 陳少曼
團體賽 陳少曼、汪亦岫、陳少喬、盧亭瑄
教練 Denis THIEBAUD
女子個人銳劍 鄭雅文
女子個人銳劍 徐若庭
女子團體銳劍 張佳鈴、徐若庭、鄭雅文、陳尹華
教練 呂西鈞、張錦霞、呂嘉麒
女子個人 劉依貞
女子個人 姚宣榆
女子個人 徐哿翽
男子個人 黃韜
男子個人 洪健堯 銅牌
男子個人 楊斐皓
男子個人 謝繼賢
女子團體 姚宣榆、徐哿翽、劉依貞 銅牌
男子團體 洪健堯、黃韜、楊斐皓、謝繼賢 銅牌
教練 王雪、黃柏瑞
男子個人全能 徐秉謙
男子個人全能 涂育辰
男子個人全能 陳智郁
男子個人全能 盧彥廷
男子個人吊環 陳智郁 銅牌
男子個人鞍馬 黃哲奎 銅牌
男子團體 黃哲奎、徐秉謙、涂育辰、陳智郁、盧彥廷、黃現
教練 張榮顯、彭雪美、蘇政賢
女子團體 朱裘恩、何郁珍、林文雅、吳妤蓁、林佳禾、邱佩雯、邱郁婷、施欣妤、陳德蓉、洪子芹、陳映伶、楊雅婷、傅映維、黃瑋容、蔡紫瑄、簡岑珍
教練 紀俊安
女子57公斤級 連珍羚 銅牌
女子63公斤級 王沁芳 銀牌
女子78公斤級 黃子芩
男子90公斤級 曾漢捷 銅牌
教練 何茂松、林燦輝
女子團體 王仁怡、宋婉榕、林欣曄、林淑靜、施佳伶、施品如、康美文、陳珮慈、黃淼湘、賴怡秀
教練 寧玉麟、黃智勇、加藤達治
女子個人型 黃鈺淇 銀牌
女子對打50公斤級 陳彥卉 銅牌
女子對打61公斤級 張婷
女子對打68公斤級 劉亞力 銅牌
男子個人型 嚴子堯
男子對打55公斤級 謝政剛 銅牌
男子對打60公斤級 夏文皇
男子對打75公斤級 黃昊昀 銀牌
男子對打84公斤級 嚴子堯 銅牌
教練 王淵棟、林詠翔、黃錦龍、賴瑞祥
女子個人花式 李婉寧
女子個人花式 王筱筑 金牌
男子個人花式 閔傑
男子個人花式 葉家成 銀牌
雙人花式 陳立昕、翁慈霞 銀牌
雙人花式 王思予、簡佳聖
教練 王淵棟、林詠翔、黃錦龍、賴瑞祥
女子10000公尺積分淘汰賽 范芷綾
女子10000公尺積分淘汰賽 潘怡蓁 銅牌
女子300公尺個人計時賽 陳映竹
女子300公尺個人計時賽 黃郁婷
女子500公尺個人爭先賽 黃郁婷 金牌
女子500公尺個人爭先賽 陳映竹
男子10000公尺積分淘汰賽 張家豪
男子10000公尺積分淘汰賽 林家榮
男子300公尺個人計時賽 宋青陽 金牌
男子300公尺個人計時賽 駱威霖 銀牌
男子500公尺個人爭先賽 駱威霖 銀牌
男子500公尺個人爭先賽 宋青陽 金牌
教練 林惠美、王慶堂
男子單人雙槳 汪明輝 銀牌
男子輕量級雙人雙槳 邱紹恩、游宗威
女子雙人雙槳 白倩瑜、李佩珍
教練 杜台興、張憶寧、郭茂鍾
女子10公尺空氣手槍 田家榛
女子10公尺空氣手槍 余艾玟
女子10公尺空氣手槍 蔡佳惠
女子25公尺空氣手槍 田家榛
女子不定向飛靶 黃彥樺
女子不定向飛靶 羅彩心
女子不定向飛靶 林怡君
女子雙不定向飛靶 徐婕瑀
男子不定向飛靶 卜憲中
男子定向飛靶 李孟遠
男子定向飛靶 張簡銘杉
男子定向飛靶 蔡亦宣
男子雙不定向飛靶 施維庭
男子雙不定向飛靶 張簡銘杉
男子雙不定向飛靶 陳世偉
女子團體10公尺空氣手槍 余艾玟、田家榛、蔡佳惠
女子團體不定向飛靶 林怡君、黃彥樺、羅彩心
男子團體定向飛靶 張簡銘杉、李孟遠、蔡亦宣
男子團體雙不定向飛靶 施維庭、張簡銘杉、陳世偉
教練 余松根、方同賢、黃錦洲
領隊 蔡登龍
女子單打 江婉綺 銅牌
女子單打 張文馨
男子單打 楊勝發 銅牌
男子單打 郭家緯
女子雙打 朱芸萱、鄭竹玲
女子雙打 張文馨、韓佳玲
男子雙打 楊勝發、李家鴻 金牌
男子雙打 劉家綸、林鼎鈞
混合雙打 劉家綸、韓佳玲 銅牌
混合雙打 李佳鴻、鄭竹玲 銀牌
女子團體 江婉綺、張文馨、朱芸萱、韓佳玲、鄭竹玲 銀牌
男子團體 劉家綸、李佳鴻、楊勝發、林鼎鈞、郭家瑋 金牌
教練 巫昕穎、曾信彰、韓幸霖
女子團體 江慧娟、呂雪梅、李思詩、李秋靜、林佩君、陳妙怡、林素華、邱安汝、黃慧雯、張曼萱、劉惠芳、賴孟婷、鍾慧琳、闕明慧、羅尹莎 銅牌
教練 許榮展、吳文嘉、莊李貴美
女子單打 鄭怡靜
女子單打 黃怡樺
男子單打 吳志祺
男子單打 莊智淵
女子雙打 鄭怡靜、黃怡樺
女子雙打 李依真、熊乃儀
男子雙打 黃聖盛、周東昱
男子雙打 莊智淵、吳志祺
混合雙打 鄭怡靜、吳志祺
混合雙打 莊智淵、黃怡樺
女子團體 鄭怡靜、黃怡樺、李依真、熊乃儀、許慧純
男子團體 莊智淵、陳建安、吳志祺、黃聖盛、周東昱
教練 劉聰達、金洪一、湯惠婷、劉永隆、劉慶文
女子46公斤級 黃顯詠 金牌
女子49公斤級 楊淑君
女子53公斤級 曾憶萱
女子57公斤級 曾珮華
女子62公斤級 張瓊芳 銅牌
女子67公斤級 莊佳佳
男子54公斤級 許家霖 銅牌
男子58公斤級 魏辰洋 金牌
男子63公斤級 朱元志
男子68公斤級 羅宗瑞 銅牌
男子74公斤級 賴廷欽
男子80公斤級 簡億鑫
教練 詹元良、何國龍、連玉輝
領隊 韓國福
女子單打 許文馨
女子單打 張凱貞
男子單打 楊宗樺
男子單打 陳迪
女子雙打 謝淑薇、張凱貞 銀牌
女子雙打 詹詠然、莊佳容 金牌
男子雙打 陳迪、黃亮祺
男子雙打 李欣翰、易楚寰 銅牌
混合雙打 莊佳容、易楚寰
混合雙打 詹詠然、楊宗樺 金牌
女子團體 謝淑薇、詹詠然、莊佳容、張凱貞 銀牌
男子團體 盧彥勳、陳迪、易楚寰、楊宗樺 金牌
教練 彭逸坤
女子團體 張惠敏、顧乃涵
教練 林明輝、林婉婷、康金塗、費嘉麒、黃風勝
領隊 蘇恆振
女子團體 吳可柔、吳淑芬、陳菀婷、黃思綺、楊孟樺、楊雅筑、溫憶慈、廖琬如、蔡盈鳳、鄧衍敏、謝怡婷、顏佩玲
男子團體 王明俊、江天祐、陳建禎、陳昶輔、彭為銘、黃建逢、黃培閎、溫笙銘、蔡瀚毅、盧清銓、戴家瑞、簡偉倫
教練 林敬能、劉榮昌、廖志明
女子48公斤級 陳葦綾 銅牌
女子53公斤級 方秝錞
女子53公斤級 許淑淨
女子58公斤級 何筱珺
女子69公斤級 黃沛檥
女子69公斤級 王雅珍 銅牌
男子62公斤級 楊勝雄
男子94公斤級 謝偉軍
男子105+公斤級 趙世杰
男子105+公斤級 陳士杰
教練 吳錫銘、張景貴、楊基龍
女子太極拳太極劍全能 陳宜盈
女子太極拳太極劍全能 溫青倪 銅牌
女子劍術槍術全能 李汶容 銅牌
男子太極拳太極劍全能 陳潤智
男子太極拳太極劍全能 蕭詠日 銅牌
男子南拳南棍全能 許凱貴
女子散打60公斤級 吳姿宜 銅牌
男子散打70公斤級 周廷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