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專區

影片數:共有 40 筆資料
  • 棒球名人堂 第11屆入堂名人 陳耕元

    棒球名人堂 第11屆入堂名人 陳耕元

  • 棒球名人堂 第11屆入堂名人 林桂興

    棒球名人堂 第11屆入堂名人 林桂興

  • 棒球名人堂 第11屆入堂名人 近藤兵太郎

    棒球名人堂 第11屆入堂名人 近藤兵太郎

  • 台灣棒球名人堂第11屆名人特展活動紀錄

    台灣棒球名人堂第11屆名人特展活動紀錄

  • 台灣棒球名人堂第11屆名人頒證活動紀錄

    台灣棒球名人堂第11屆名人頒證活動紀錄

  • 田徑協會50週年 為下個世代邁進

    田徑協會50週年 為下個世代邁進

    影片說明 收合說明

    中華民國田徑協會50周年,11月25日晚間在喜來登飯店舉行晚宴,總統蔡英文受邀出席,現場也來了歷代的田徑好手,現場頗有世代傳承的意味。

    更多內容
  • 體壇領航者 張豐緒

    體壇領航者 張豐緒

    影片說明 收合說明

    張豐緒剛當選第1屆「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會長,爭取我國主辦1998年亞洲運動會,同時在體總改選會員大會及理、監事會議中,也用談化解干戈,並對體育記者的訪問,知無不言的坦率,也是歷任體協理事長中所沒有的,並榮獲1989年國內十大體壇風雲人物。 在中華奥會主席任內,他全面拓展臺灣的國際體育交流,1989年和中國奥會訂協議,確立我國運動團隊中文名稱為「中華臺北」,一手促成中華青年操隊「登陸」參與競技,開啟兩岸體育交流模式,稱得上是臺灣體育邁向國際化的先鋒。他在國際上積極維護臺灣參與國際體育活動權益,也於1991年當選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委兼財委員會主席至今,是最資深的亞奥會執行委員。在提升臺灣運動競技水準、建立獎勵制度、培育體壇人才、推廣全民運動,也讓他成為臺灣體育蓬勃發展的重要推手。他榮獲體委會終身就獎,是他從政界轉戰體壇後的貢獻,如左營國家運動訓練中心、體育聯合辦公大樓、北部訓練中心的奠基,全國運動會前身的臺灣區運會舉辦多年,成為體壇最重要舞臺,皆是他一手擘劃。

    更多內容
  • 體育新思維的催生者 邱金松

    體育新思維的催生者 邱金松

    影片說明 收合說明

    當國立體育大學前校長邱金松獲知體委會要把自己的生平故事編輯成冊時,他打趣地說:「介紹我只需要500字就夠了吧!」 貢獻體育教育40載,邱金松的故事豈是三言兩語可以帶過?回顧過往的歲月,從哇哇落地的嬰兒到活蹦亂跳的少年;從滿腹理想的青年,到有鴻鵠之志的留日學生;由學成歸國奉獻所學的大學教授,最後人生走到了大學院校中的最高職務-國立體育學院的校長。

    更多內容
  • 體育界的嚴父慈母 蔡長啟

    體育界的嚴父慈母 蔡長啟

    影片說明 收合說明

    對後輩而言,他是令人肅然起敬的嚴父;對學生而言,他則是溫暖可親的慈母,他就是蔡長啟。 民國19年,蔡長啟出生彰化縣溪湖鎮,中小學時曾受日本教育。畢業於師大體育衛生教育學系,回到母校彰化中學擔任體育老師。 在蔡長啟的帶領下,彰化中學的足球隊與田徑隊有著耀眼的成績。後來蔡長啟擔任訓導主任,認真負責的他,總是在下班後騎著腳踏車,在學校附近巡視,保護學生免受他校學生欺 負,並防杜學生在街頭遊蕩,許多人笑說,學校聘任他等於是請到一位免費的24小時警衛。 民國55年,蔡長啟赴日留學一年,回國後任教於臺灣體育專科學校,沒多久便被延攬到教育部,成為臺灣第一位體育司副司長,後又接任司長,在任內推動全民體育,並制定中正及國光體育獎章,影響深遠。

    更多內容
  • 體育的播種者 許義雄

    體育的播種者 許義雄

    影片說明 收合說明

    民國27年11月11日許義雄出生於雲林縣水林鄉(原臺南州北港郡水林庄),因為家境窮困,從小深知唯有讀書能夠出人頭地。窮困年代,人人都以進入師範學校為第一目標,民國44年,許義雄就臺南師範普通科,曾是南師排球校隊,擔任舉球員,這唯一的體育淵源,引導他進入體育領域。 畢業後,許義雄被派任母校雲林水林國小,服務4年後,考上師大體育系。由於對寫作的熱愛,他一度爭取轉系,後經恩師吳文忠勸留才終於留在體育系。而後勤於治學,知所進取,深得師長信任。民國57年,許義雄退伍後即獲聘返回師大擔任助教一職。 民國60年,在師長鼓勵與自我期許下,許義雄考取公費赴日留學。學成歸國後,參與教育部體育司諸多專案研究策畫,對國內體育的發展有了實際的觀察與體悟。

    更多內容
  • 鐵血教官 曾紀恩

    鐵血教官 曾紀恩

    影片說明 收合說明

    曾紀恩出生於民國11年10月23日,為屏東縣內埔鄉美和村人,於空服役時,在臺中水湳機場接收日本人所遺留的棒球器具,開始組成空軍棒球隊,自此與棒球下不解之緣。 他身兼球員、隊長及教練,多次帶領球隊出國比賽。治軍嚴謹,因而擁有「鐵血教官」的名號,獨特的「擊掌」方式,也成為他的個人特色。 民國60年,曾紀恩受屏東美和中創辦人徐傍興之邀,先後擔美和少棒、青棒棒球隊教練,美和中學棒球隊在他的訓練下,多次代表國家在世界錦標賽中冠。

    更多內容
  • 臺灣運動科學之父 陳全壽

    臺灣運動科學之父 陳全壽

    影片說明 收合說明

    出生於9月9日體育節的陳全壽,這生註與體育有緣。 再鄉間成長的陳全壽從小就被鍛練出良好的體能,國小時期被發掘出田徑天份,中學時屢屢在比賽中奪牌,進而開始參加十項運動,初試啼聲便拿下佳績;可惜陳全壽總因為各式因素影響,在國際大賽中鍛羽而歸。 但陳全壽並沒有因此斬斷他與體育的淵緣,自小又會運動又會讀書的他轉換跑道,開始進入運動科學領域,並遠赴日本求學,獲得運動生理學碩士,更拿到醫學博士學位,能有如此 成就,堪稱是體育界的奇葩。 陳全壽在日本任教數十年,擁有極高的術地位及聲望,並以運動科學為出發,研發多項專利;他樂於助人,留學日本的臺灣運動員幾乎都曾受過他的照顧,他對留學生的關愛,就宛如他們在日本的父親一樣。 民國83年,陳全壽獲邀返國接掌國立體育學院教育研究所所長;民國93年再任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主委,運用其在運動科學領域的專業,使臺灣選手在亞奥運等國際重要賽事皆有相當優秀的成績。

    更多內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