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月雲
成績紀錄:
1931年 第六屆明治神宮體育大會三級跳遠 金牌
1933年 第七屆明治神宮體育大會三級跳遠 金牌
1935年 第八屆明治神宮體育大會100公尺、80公尺跨欄 銀牌
1937年 第九屆明治神宮體育大會跳遠 銀牌
-
生於臺中州彰化郡和美莊柑子井(今彰化縣和美鎮),自小就展現優異的運動天賦,1928年「臺中御大典記念競技會」,初生之犢的林氏代表彰化女子公學校(今彰化縣民生國民小學)參加50公尺及100公尺項目,分別以7秒4和14秒8的成績雙雙奪冠,一鳴驚人。進入臺中州立彰化高等女學校(以下簡稱彰化高女,今國立彰化女子高級中學)就讀後,林月雲開始接受教諭菊地千代壽的指導。
1931年9月26日-9月27日,林月雲參加「第十二回全島陸上競技大會兼明治神宮預選賽」,不僅在100公尺項目獲得亞軍,更於三級跳遠項目以10公尺46的成績刷新臺灣紀錄。隨後,獲選為「第六屆明治神宮體育大會(以下簡稱神宮體育大會)」臺灣田徑女子100公尺與三級跳遠項目之代表,是該賽事自1926年以來首位臺灣籍女選手。同年11月1日-11月2日,林氏於「第六屆神宮體育大會」三級跳遠項目,以創臺灣新紀錄10公尺96佳績,獲得亞軍。
-
彰化高女林月雲起跑預備動作
-
林月雲(左)、蕭織(中)及廖貴雲(右)三人合影。
-
1932年4月29日-4月30日,林月雲參加「建功神社奉納陸上競技會兼奧運會地方預選會」,先是在100公尺項目以12秒9刷新臺灣紀錄並摘得冠軍,後在擅長的三級跳遠項目中,更以11公尺15刷新自身保持的臺灣紀錄,僅差1公分就能平日本記錄。也因此,林月雲獲選代表臺灣參加「第十屆奧運會全日本預選會」,成為臺灣女子(含在臺日本人)角逐奧運會的第一人。而後,同為彰化高女的蕭織也獲得選拔資格,與林月雲一同前往日本參加「第十屆奧運會全日本預選會」。
令人備感可惜的是,兩人在搭乘吉野丸號前往日本途中,不幸遭遇暴風雨襲擊,致使林氏身體狀態不佳,100公尺項目竟於預賽意外落敗,而三級跳遠項目也僅跳出10公尺66獲得亞軍,無緣參加「1932年第十屆洛杉磯奧運會」。
-
雖然,林月雲經歷選拔失利,但返臺後她很快地便重振旗鼓,投入在臺中水源地競技場舉辦的「第一屆臺中州下陸上競技會」。此役,林月雲參加100公尺、三級跳遠、200公尺接力和4x100公尺接力四個項目。其中,林氏在100公尺項目雖為第一名,但成績不盡理想,反觀三級跳遠項目上,其在第4次試跳以11公尺51的佳績奪冠,一舉打破日本紀錄,技驚四座。然而,因為競賽場地未被認證,導致該紀錄無法被承認,最終僅能以突破日本紀錄或非正式紀錄稱之。
由於林月雲擁有傑出成就與發展潛力,因而獲得日本女子體育專門學校(以下簡稱女子體專,今日本女子體育大學)校長二階堂女士的關注與邀請,並透過臺灣田徑名將張星賢的穿針引線,以及陳啟川和楊肇嘉擔任保證人下,開啟林月雲赴日,挑戰「1936年第十一屆柏林奧運會」的道路。
-
1930年代,彰化高女田徑隊起跑練習(林月雲、後排右一)。
經過約1年的返臺調養與訓練。1937年,林月雲參加「第十八屆全島陸上競技大會兼明治神宮預選賽」,其不僅在100公尺與跳遠項目奪得冠軍,順利獲選為「第九屆神宮體育大會」臺灣代表選手,更於100公尺項目以12秒5刷新自己保持的臺灣紀錄(戰後追認為全國紀錄)。而後,林月雲在「第九屆神宮體育大會」中,100公尺項目獲得第四名,跳遠項目則以5公尺39的佳績刷新臺灣紀錄(戰後追認為全國紀錄),獲得亞軍。
林月雲雖然沒有摘下桂冠,但仍受推薦為「1940年第十一屆東京奧運會」日本第一培訓選手。 無奈的是,由於中日戰爭爆發並進入長期抗戰階段,且在多國向國際奧委會的抗議下,1940年東京奧運會中止舉辦,林月雲也因此第三度與奧運會擦肩而過。
至此過後,林氏漸漸遠離競技選手的身分,就此劃下她追求奧運競技歷程的休止符,僅留下曾經代表臺灣女性試圖勇闖奧運會之路的歷史足跡,但其在田徑場上拼搏的身影與精神,無疑為日後臺灣女性運動員樹立起追求奧運會之典範。告別田徑跑道後,林月雲曾先後服務於斗六公學校、私立長榮中學、彰化高女、臺中高女等學校,並最終任職於臺灣省立彰化商業職業學校(今國立彰化高級商業職業學校)長達20餘年。此外,林氏雖已高掛釘鞋,但仍總是心繫田徑運動,秉持專業精神擔任臺灣省運動會裁判逾十餘年。1979年,中華民國田徑協會特別頒贈「田徑紀念獎」,以表彰她過去曾參與奧運會選拔與多次打破臺灣紀錄的輝煌成就。
-
1932年,彰化高女於明倫堂為林月雲、蕭織特意舉辦之「第十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全日本預選會」壯行會。
-
1932年「建功神社奉納陸上競技會兼奧運地方預選會」參加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