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奧運會歷史專區
奧運年表
第24屆漢城奧林匹克運動會
1988 第24屆漢城奧林匹克運動會
我國跆拳道好手陳怡安勇奪金牌。 資料來源:陳怡安。
我國跆拳道好手秦玉芳勇奪金牌。 資料來源:中央通訊社影像空間。
1988漢城奧運開幕典禮我國代表隊進場。 資料來源:中央通訊社影像空間。
1988年漢城奧運我國代表隊成員陳怡安(前排左)、吳聰哲(前排右)與教練侯緯星(後排左2)、韓裕根(後排右2)等人之合影。 資料來源:侯緯星。
我國跆拳道好手陳怡安比賽照(右)。 資料來源:陳怡安。
奧運會參賽國家及總人數
時間
1988
9.17 Sat—— 10.02 Sun
地點
韓國漢城(今首爾)
參加國家奧會數
159
總人數
8391
男性
6197
73.85%
女性
2194
26.15%
願景及會徽

本屆奧運以「和諧與進步(Harmony and Progress)」作為願景,期許以體育運動促進國際交流、社會進步。透過體育競技,推動各國人民之間的文化理解,並藉由公平競爭建立起友誼的橋樑,使奧運成為凝聚全球社會共識的重要平臺。

本屆奧運會徽設計取材自韓國傳統圖騰「三太極(Sam Taeguk)」,此圖騰常見於韓國傳統建築與工藝品。三種顏色當中,紅色代表「天」,藍色代表「地」,黃色則代表「人」,而「三太極」象徵著三者合諧共存的自然之理。「三太極」順時針旋轉至左側,三道色彩如賽道般筆直向上延展,象徵運動員們踏上榮耀的奮進之路,追求更高成就、突破自我。整體視覺設計簡潔而富涵意義,巧妙融合了傳統文化與現代風格,象徵著韓國作為東道主,在傳承與創新之間所展現的文化自覺與國際視野。

吉祥物

本屆奧運的吉祥物為一隻名為「Hodori」的小老虎,由韓國設計師金賢(Kim Hyun)設計。「Hodori」名字的來源很有意思:「Ho」(호)意指「虎」,而「dori」(돌이)則為韓語中對男孩的親暱稱呼,具有童趣與親和力的意味,營造出活潑又親切的氛圍,象徵著對年輕世代的鼓勵與期待。

老虎自古以來即在韓國文化與民間傳說中佔有重要地位,不僅被視為山林的守護獸,也有勇氣、正直與威嚴的象徵。然而,作為奧運吉祥物的「Hodori」則跳脫傳統老虎的威猛形象,改以溫柔親切、帶有微笑的樣貌出現,呈現出韓國所欲傳達的友善、包容與好客精神。在造型設計上,「Hodori」頭戴韓國傳統農帽「Sangmo」,帽上的飄帶呈S形曲線飄揚,寓意主辦城市「Seoul」。胸前佩戴奧林匹克五環標誌,則彰顯其作為奧運賽事吉祥物的身份,五環代表來自世界五大洲的運動員齊聚一堂、共襄盛舉,也體現奧運所倡導的多元、和平與團結理念。「Hodori」不僅展現出韓國自豪的傳統文化,也將運動家精神具象化,使奧運賽事更容易為大眾親近。

競賽運動種類

1988第24屆漢城奧運,舉辦23個運動種類及5的示範運動。

正賽運動:水上運動、射箭、田徑、籃球、拳擊、輕艇、自由車、馬術、擊劍、足球、體操、手球、曲棍球、柔道、划船、帆船、射擊、桌球、網球、排球、舉重、角力、現代五項。

示範運動:羽球、棒球、保齡球、女子柔道、跆拳道。

我國代表隊參加種類

我國運動員參加13個運動種類及4個示範運動。

正賽運動:水上運動、射箭、田徑、拳擊、自由車、擊劍、體操、男子柔道、射擊、桌球、舉重、角力、現代五項。

示範運動:棒球、保齡球、女子柔道、跆拳道跆拳道。

英雄榜
我國代表團人數比率、賽果
總人數
91
獎牌數(示範)
2
金牌
0
銀牌
3
銅牌
67
73.63%
24
26.37%
代表團名單
參賽項目 / 教練 / 選手 / 賽果
教練 周明杰、府珮琯
女子50公尺自由式 王琪 第41名
女子50公尺自由式 林鳳珠 第42名
女子100公尺仰式 王琪 第32名
女子100公尺自由式 林鳳珠 第48名
女子100公尺自由式 王琪 第47名
女子100公尺蛙式 陳園芬 第39名
女子100公尺蛙式 司徒加慧 第32名
女子100公尺蝶式 張慧堅 第32名
女子200公尺仰式 王琪 第31名
女子200公尺自由式 張慧堅 第38名
女子200公尺蛙式 陳園芬 第41名
女子200公尺蛙式 司徒加慧 第35名
女子200公尺蛙式 陳園芬 第41名
女子200公尺蝶式 張慧堅 第26名
女子200公尺混合式 陳園芬 第33名
女子200公尺混合式 司徒加慧 第28名
女子400公尺混合式 張慧堅 第27名
女子400公尺混合式 陳園芬 第30名
男子50公尺自由式 姜基禮 第51名
男子100公尺自由式 姜基禮 第51名
男子100公尺蛙式 蔡心嚴 第24名
男子200公尺自由式 吳明勳 第55名
男子200公尺蛙式 蔡心嚴 第33名
男子200公尺混合式 姜基禮 第51名
男子200公尺混合式 蔡心嚴 第49名
男子400公尺自由式 吳明勳 第40名
男子1500公尺自由式 吳明勳 第33名
女子4x100公尺自由式接力 王琪、司徒加慧、林鳳珠、張慧堅 第15名
女子4x100公尺混合式接力 王琪、司徒加慧、張慧堅、陳園芬 第16名
教練 林圭璋、秦秋月
女子個人 秦秋月 第27名
女子個人 劉碧瑜 第15名
女子個人 賴芳美 第12名
男子個人 胡培文 第31名
男子個人 顏滿松 第42名
男子個人 邱炳坤 第45名
女子團體 劉碧瑜、秦秋月、賴芳美 第11名
男子團體 邱炳坤、胡培文、顏滿松 第7名
教練 高信原
男子全能 張照玔 第83名
教練 林純玉、孫國揚、陳谷豐
女子100公尺 陳雅莉 第51名
女子100公尺跨欄 陳文英 第29名
女子200公尺 陳雅莉 第47名
女子400公尺 張芬華 第40名
女子400公尺跨欄 張芬華 第34名
女子七項全能 許惠英 第23名
女子跳高 蘇瓊月 第22名
女子跳遠 王淑華 第25名
男子100公尺 李訓榮 第55名
男子100公尺 鄭新福 第36名
男子110公尺跨欄 吳清錦 第24名
男子200公尺 李訓榮 第31名
男子400公尺 林光亮 第50名
男子800公尺 林光亮 第55名
男子十項全能 李福恩 第25名
男子三級跳遠 乃慧芳 第27名
男子跳遠 乃慧芳 第27名
女子4x100公尺接力 王淑華、張芬華、陳文英、陳雅莉 第18名
男子4x100公尺接力 吳清錦、乃慧芳、李訓榮、鄭新福 第19名
教練 李基鴻
男子48公斤級 劉欣宏 未晉級
男子57公斤級 盧志雄 未晉級
教練 陳瑞隆
女子個人公路賽 楊秀珍 未完賽
女子個人爭先賽 楊秀珍 第8名
男子1公里個人計時賽 李福祥 第22名
男子50公里個人領先計分賽 徐瑞德 第21名
男子個人公路賽 徐瑞德 未完賽
男子個人爭先賽 李福祥 第19名
教練 李台忠
男子個人軍刀 鄭明祥 第39名
男子個人鈍劍 鄭明祥 第63名
男子個人鈍劍 王三財 第50名
男子個人銳劍 王三財 第73名
教練 張尚賢、吳中川
男子60公斤級 許蔡傳 第5名
男子65公斤級 吳博誠 未晉級
男子71公斤級 茹向弘 未晉級
男子78公斤級 蔡侑潭 未晉級
男子86公斤級 邱恒安 第7名
教練 莊琮義
男子個人 李金和 第44名
男子個人 莊堂發 第54名
管理 郭中興
女子10公尺空氣步槍 劉玉珠 第39名
男子10公尺空氣手槍 杜台興 第29名
男子50公尺自由手槍 杜台興 第19名
公開組定向飛靶 蔡白生 第44名
教練 林忠雄、陳清發
女子單打 張秀玉 未晉級
女子單打 吳文嘉 未晉級
女子單打 林麗如 未晉級
男子單打 紀金龍 未晉級
男子單打 黃慧傑 未晉級
女子雙打 林麗如、張秀玉 未晉級
男子雙打 吳文嘉、黃慧傑 未晉級
男子雙打 紀金龍、紀金水 未晉級
教練 陳明哲
管理 陳聖元
男子52公斤級 鍾永吉 傷退未完賽
男子52公斤級 蔣明雄 第14名
男子56公斤級 廖星州 第15名
男子56公斤級 蔡溫義 抓舉失敗
男子67.5公斤級 張順堅 傷退未完賽
男子82.5公斤級 鄭加坐 第12名
男子100公斤級 廖志明 第15名
教練 洪朝雄
男子自由式48公斤級 侯駿逸 未晉級
男子自由式52公斤級 羅昭成 未晉級
男子自由式62公斤級 黃建龍 未晉級
男子自由式82公斤級 紀滿憲 未晉級
教練 吳祥木、李來發、林家祥、林信彰、林敏政
領隊 謝深山
秘書 李英立
男子團體 王光輝、洪一中、郭李建夫、曾智偵、黃煚隆、江泰權、吳復連、吳思賢、羅振榮、羅國璋、李居明、林仲秋、林易增、洪正欽、郭建成、陳金茂、陳義信、陽介仁、黃平洋、涂鴻欽 未晉級
教練 張河生
男子單人賽 鄭宗政 第8名
教練 張尚賢、吳中川
女子48公斤級 周育萍 未晉級
教練 侯緯星、韓裕根、鍾豋懋
女子43公斤級 秦玉芳 金牌
女子47公斤級 白允瑤 銅牌
女子51公斤級 陳怡安 金牌
女子60公斤級 陳君鳳 銅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