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奧運會歷史專區
奧運年表
第32屆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
2020 第32屆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
2020東京奧運開幕式,我國掌旗官由舉重女神郭婞淳及網球一哥盧彥勳共同擔任。 資料來源:中央通訊社影像空間。
我國代表隊參與2020東京奧運閉幕式。 資料來源:運動部。
2020東京奧運閉幕式,我國掌旗官由跨欄好手陳傑擔任。 資料來源:運動部。
我國東京奧運羽球代表隊凱旋歸國。 資料來源:中央通訊社影像空間。
2020東京奧運我國代表隊於松山機場大合照。 資料來源:運動部。
奧運會參賽國家及總人數
時間
2021
7.23 Wed—— 8.8 Sun
地點
日本東京
參加國家奧會數
206
總人數
11420
男性
5963
52.22%
女性
5457
47.78%
願景及特色

2020東京奧運會徽以深邃的靛藍色及日本江戶川時代流行的「市松模樣」組合而成,展示出日本獨有的穩重與內斂特質;口號為「United by Emotion」(中文:感動讓我們團結在一起;日文:感動で、私たちはひと つになる),傳遞出在這個數位化互動的時代,即便彼此素不相識,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依然能夠藉由奧運這個平臺聚集於東京:而在賽會場地、獎牌、選手村等皆遵循環保理念進行設計,眾多場地更是延用1964年東京奧運所建置的設施,並經加以翻修,展現日本推動永續發展的努力。此外,本屆奧運會響應性別平等,規定各代表隊開幕掌旗官,須由1男1女所共同擔任。

會徽、獎牌、吉祥物

會徽

2020東京奧運會徽由日本圖紋藝術家 Asao Tokolo 設計,以「組市松紋」 為主題。會徽以深邃的靛藍色及幾何圖形組成,展示出日本獨有的穩重與內斂特質。在設計中,野老朝雄運用了3種不同形狀的四方形,共有45個組合,象徵著全球不同國家、文化和思想的融合,這一設計理念就是要將個體連結為一體,代表著世界團結一心的精神,並強調對多樣文化的接納與尊重,以延續奧運的精神。透過奧運,人們超越國籍、種族、性別與文化的差異,在這裡建立起心靈的連結,共同打破隔閱,化解偏見,成為促進理解與包容的力量。此設計及理念反映了東京奧運致力於將個體和文化融合,促進多樣性與共存的全球願景。設計者在訪談中提到,這些方形的組合就像是一場體育競賽中各種規則的編排,它們的存在賦予比賽更多的樂趣,並且同樣體現了個體與群體之間的和諧關係。

獎牌

2020東京奧運獎牌,由設計師川西純市以「光輝」為主題的作品,從超過400件投稿中脫穎而出,並最終選中。這次獎牌的製作材料完全來自於日本全國民眾捐贈的廢棄電子設備,這是東京奧運組委會於2017年啟動的「都市礦山!大家的獎牌」計畫的成果。該計畫歷時兩年,共回收了約7萬9千噸廢棄設備,提煉出32公斤的黃金、4,100公斤的銀及2,700 公斤的銅,成為奧運史上首次由全民參與的獎牌製作計畫。

獎牌的正面刻有希臘神話中的勝利女神Nike,以及奧運會的名稱「Games of the XXXII Olympiad Tokyo 2020」。背面則雕刻有東京奧運的會徽和奧林匹克五環,會徽的設計採用了傳統的「組市松紋」圖案,由45個方形組合而成,象徵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和思想的多樣性。此外,獎牌的側邊還刻有該選手參與比賽項目的名稱,體現了設計的精細與實用性。

同時,獎牌的收納盒和緞帶設計也體現了日本傳統工藝的精湛技藝。收納盒由工業設計師吉田真也設計,使用北海道特有的水曲柳木材,經過手工打磨,並染上奧運的主色「靛色」,展現出獨特的質感。每一個收納盒的木紋都是獨一無二的,象徵每位運動員的獨特性。緞帶的設計則採用了日本傳統的「市松模樣」,並與現代和服的配色相結合,呼應了東京奧運會「和諧創新」的理念。

整體而言,東京奧運的獎牌是全球首次完全以回收金屬製成的奧運獎牌, 這一創舉不僅彰顯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也讓奧運更具環保意義,進一步展現出日本推動永續發展的努力。

吉祥物

2020東京奧運的吉祥物名為「Miraitowa」,由日本插畫家Ryo Taniguchi設計,充滿童趣與未來感,象徵著傳統與創新的融合。「Miraitowa」的名字源自日文「未來(Mirai)」與「永遠(Towa)」的組合,寓意著對世界美好未來的長久期許,與對全球未來的永恆希望。「Miraitowa」的設計呼應了奧運的「和諧創新」理念,牠藍白相間的身體,來自日本傳統的「棋盤紋」,額頭上則印有本屆會徽,體現出奧運與日本文化的緊密結合,也反映出世界各國對和平、永續發展與卓越運動表現的共同期許。「Miraitowa」不僅象徵著運動員在競技場上的超凡表現,也代表著人們在困難中堅持夢想、不懈努力的精神風貌。其靈活迅捷的形象與深具意義的名字相輔相成,使之成為東京奧運傳遞理念與激勵人心的重要象徵。

2020東奧吉祥物Miraitowa

2020東奧吉祥物Miraitowa

競賽運動種類

2020第32屆東京奧運會,舉辦33個運動種類,包含射箭、體操、水上運動、田徑、羽球、棒壘球、籃球、拳擊、輕艇、自由車、馬術、擊劍、足球、高爾夫、手球、曲棍球、柔道、空手道、現代五項、划船、橄欖球、帆船、射擊、滑板、運動攀登、衝浪、桌球、跆拳道、網球、鐵人三項、排球、舉重、角力。

我國代表隊參加種類

我國運動員參加18個運動種類,計有:射箭、體操、水上運動、田徑、羽球、拳擊、輕艇、自由車、馬術、高爾夫、柔道、空手道、划船、射擊、桌球、跆拳道、網球、舉重。

英雄榜
我國代表團人數比率、賽果
總人數
68
獎牌數
2
金牌
4
銀牌
6
銅牌
33
48.53%
35
51.47%
代表團名單
貴賓 唐鳳、張少熙、潘文忠、謝長廷
隨員 林詮來、黃思銘
參賽項目 / 教練 / 選手 / 賽果
教練 王耀偉、黃智勇、李澄峯
女子50公尺自由式 黃渼茜 第38名
男子100公尺蝶式 王冠閎 第35名
男子200公尺混合式 王星皓 第37名
男子200公尺蝶式 王冠閎 第13名
男子400公尺混合式 王星皓 第25名
教練 林政賢、倪大智、劉展明
女子個人 林佳恩 第9名
女子個人 雷千瑩 第33名
女子個人 譚雅婷 第33名
男子個人 湯智鈞 第4名
男子個人 鄧宇成 第33名
男子個人 魏均珩 第17名
女子團體 林佳恩、雷千瑩、譚雅婷 第9名
男子團體 湯智鈞、鄧宇成、魏均珩 銀牌
混合團體 林佳恩、湯智鈞 第9名
教練 林育信、翁士航、蔡恆政、鄭焜杰
女子高低槓 丁華恬 未晉級
女子平衡木 丁華恬 未晉級
男子鞍馬 李智凱 銀牌
男子全能 李智凱 第21名
男子全能 唐嘉鴻 第7名
男子團體 李智凱、唐嘉鴻、洪源禧、蕭佑然 未晉級
教練 曾孝生、孫念祖、王國慧、薛聖融
女子100公尺 謝喜恩 未晉級
男子100公尺 楊俊瀚 未晉級
男子110公尺跨欄 陳奎儒 第15名
男子400公尺跨欄 陳 傑 未晉級
男子標槍 鄭兆村 未晉級
男子標槍 黃士峰 未晉級
教練 蔡佳欣、賴建誠、陳宏麟、欒勁
女子單打 戴資穎 銀牌
男子單打 王子維 16強
男子單打 周天成 8強
男子雙打 李洋、王齊麟 金牌
教練 柯文明、曾自強、劉宗泰、賴明輝
女子51公斤級 黃筱雯 銅牌
女子57公斤級 林郁婷 第9名
女子60公斤級 吳詩儀 第9名
女子69公斤級 陳念琴 第5名
教練 蕭韻茹
女子激流K1 張筑涵 第26名
教練 林昆鴻
男子個人公路賽 馮俊凱 未完賽
教練 KUMPS JOS DOMINIK
障礙超越個人賽 陳少曼 未晉級
教練 高尚宏、曾秀鳳
女子組 李旻 第15名
女子組 徐薇淩 第34名
男子組 潘政琮 銅牌
教練 劉文等、松岡義之
女子48公斤級 林真豪 第7名
女子57公斤級 連珍羚 16強
男子60公斤級 楊勇緯 銀牌
教練 寧玉麟、黃昊昀
女子對打55公斤級 文姿云 銅牌
男子個人型 王翌達 未晉級
教練 謝茂松
女子單人雙槳 黃義婷 未晉級
教練 徐曉如、郭孟熙、田兆枝、陳文菱
女子10公尺空氣手槍 田家榛 第42名
女子10公尺空氣手槍 吳佳穎 第14名
女子25公尺空氣手槍 田家榛 第8名
女子25公尺空氣手槍 吳佳穎 第5名
女子10公尺空氣步槍 林穎欣 第26名
男子10公尺空氣步槍 呂紹全 第17名
男子不定向飛靶 楊昆弼 第14名
混合10公尺空氣步槍 林穎欣、呂紹全 第14名
教練 鄭佳奇、許榮展、蔣澎龍
女子單打 鄭怡靜 32強
女子單打 陳思羽 16強
男子單打 林昀儒 第4名
男子單打 莊智淵 16強
混合雙打 鄭怡靜、林昀儒 銅牌
女子團體 鄭怡靜、陳思羽、鄭先知 8強
男子團體 林昀儒、莊智淵、陳建安 8強
教練 劉聰達、劉祖蔭、吳明傑、李泰相、廖家興
女子49公斤級 蘇柏亞 16強
女子57公斤級 羅嘉翎 銅牌
男子68公斤級 黃鈺仁 16強
男子80公斤級 劉威廷 16強
教練 詹元良、盧威儒
男子單打 盧彥勳 未晉級
女子雙打 詹皓晴、詹詠然 未晉級
女子雙打 許絜瑜、謝語偼 未晉級
教練 林敬能、黃達德、吳銘通
女子49公斤級 方莞靈 第4名
女子55公斤級 江念欣 第13名
女子59公斤級 郭婞淳 金牌
女子64公斤級 陳玟卉 銅牌
男子61公斤級 高展宏 未完賽
男子96公斤級 陳柏任 第5名
男子109+公斤級 謝昀庭 第12名
風華再現
郭婞淳
郭婞淳 舉重女子59公斤級金牌
郭婞淳   舉重女子59公斤級金牌

2020東京奧運我國舉重好手郭婞淳勇奪女子59公斤級金牌。 資料來源:運動部。

郭婞淳為我國舉重界的代表人物,憑藉著不屈不撓的毅力和決心,一步步的登上奧運殿堂。她不僅是大家心中的舉重女神,更是一位勇於超越自我的世界紀錄保持人。

2014年仁川亞運前夕,郭婞淳因一次訓練被槓鈴砸傷大腿,大腿肌肉當下斷裂,瞬間倒地不起。傷後開始了艱苦且漫長的復健之路,長時間的療傷讓她體會到保護身體的重要性,外加敬能教練與背後團隊無微不至的陪伴與照顧,使得康復後的她宛如脫胎換骨,開始橫掃國際各大賽事的金牌,在2016年亞洲錦標賽、2017年臺北世大運、2018年雅加達亞運皆獲得金牌,並劍指2020東京奧運舉重金牌。

2020東京奧運舉重女子59公斤級,郭婞淳在抓舉中,開把輕鬆完成100公斤,接著挑戰103公斤失誤被判犯規,第三把再次挑戰成功;在挺舉中,開把直上125公斤,成功提前將金牌納入囊中,第二把挑戰133公斤成功,第三把挑戰141公斤,意在豎立難以超越的世界紀錄,可惜差了臨門一腳,未能成功。最終,以總合為236公斤的佳績勇奪金牌,其成績比銀牌足足多了19公斤,也打破自己所創造的世界紀錄。賽後,她感謝一直支持她的教練林敬能,以及所有在背後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員,她說:「因為有大家的支持,我才能站在奧運的殿堂。」這段溫馨的話語,不僅展現了她對團隊的感激,也讓我國民眾感受到她內心的真摯。而在本屆奧運會摘下金牌後,她更是成功完成世錦賽、亞錦賽、世大運、亞運、奧運金牌「大滿貫」之壯舉,攀上運動生涯的顛峰。

2020東京奧運我國舉重好手郭婞淳以總合236公斤的佳績勇奪女子59公斤級金牌。

2020東京奧運我國舉重好手郭婞淳以總合236公斤的佳績勇奪女子59公斤級金牌。

資料來源:李鴻明。

2020東京奧運我國舉重好手郭婞淳以總合236公斤的佳績勇奪女子59公斤級金牌。

2020東京奧運我國舉重好手郭婞淳以總合236公斤的佳績勇奪女子59公斤級金牌。

資料來源:中央通訊社影像空間。

軼聞佳話:郭婞淳華麗的轉身:笑得最燦爛的失敗

2020東京奧運,雖郭婞淳在挺舉第三把挑戰141公斤時失敗了,但她依然露出燦爛的笑容。她曾說:「失敗並不可怕,因為它是成功的一部分。」因此,她以微笑迎接這次失敗,並自我期許在接下來的挑戰能越舉越重。這份笑容代表的不僅是對比賽的熱愛,更是一種面對困難時的樂觀態度。

這次奪金的背後,是她多年來不斷訓練和堅持的成果,她感性地表示:「如果沒有這些挫折,就不會有今天的我。」這句話不僅深深打動了現場觀眾,也讓我們看到她如何在挫折中成長,並成為一位真正的頂尖運動員。

郭婞淳挺舉第3舉挑戰141公斤雖失敗,但她依然露出燦爛的笑容。

郭婞淳挺舉第3舉挑戰141公斤雖失敗,但她依然露出燦爛的笑容。

資料來源:中央通訊社影像空間。

李洋、王齊麟
李洋、王齊麟 羽球男子雙打金牌
李洋、王齊麟   羽球男子雙打金牌

2020東京奧運「麟洋配」勇奪羽球男子雙打金牌。 資料來源:運動部。

2020東京奧運,李洋與王齊麟共同組成「麟洋配」代表我國出戰男子羽球雙打賽事。首場小組賽,麟洋配對陣印度選手組合,卻意外失利,這場敗仗讓他們承受了沉重的心理壓力,但也正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兩人迅速調整心態,以全新姿態迎接接下來的比賽。

在經歷首場失利後,麟洋配以更為穩定的心態迎戰英國組合Ben Lane與Sean Vendy。在這場關鍵比賽中,他們從一開始便掌控局勢,最終以直落2獲得勝利,順利扭轉頹勢。這場比賽讓兩人重拾信心,並在小組賽第3場迎戰世界排名第1的印尼「小黃人」組合Marcus Gideon和Kevin Sanjaya Sukamuljo,雙方激戰三局,最終麟洋配頂住壓力、逆轉勝出,以2:1的成績晉級8強,打破小組賽的僵局。

來到8強賽中,麟洋配遇上日本地主遠藤大由和渡邊勇大。兩人展現了成熟的戰術,從比賽開始便緊緊掌握主動權,最終以2:0的成績擊敗對手,成功晉級4強。進入4強後,他們對戰世界排名第2的印尼「爸爸組合」Mohammad Ahsan與Hendra Setiawan;這對經驗豐富的對手以穩健的球風著稱,但李洋和王齊麟以冷靜應戰,最終以21:11、21:10直落2擊敗對手,成功闖入金牌戰。

最後在金牌戰中,他們的對手是中國「雙塔」組合李俊慧與劉雨辰。兩人身高均超過190公分,對麟洋配構成了相當大的壓力。比賽一開始,雙方比分交替上升,場面一度緊張,但麟洋配的默契與穩定發揮使他們逐漸取得優勢。首局結束時,李洋和王齊麟以21:18先下一城,第2局更加得心應手,以21:12贏得最終勝利,為我國羽球史上奪下首面奧運金牌。

2020東京奧運「麟洋配」摘下羽球男子雙打金牌。

2020東京奧運「麟洋配」摘下羽球男子雙打金牌。

資料來源:中央通訊社影像空間。

2020東京奧運「麟洋配」摘下羽球男子雙打金牌。

2020東京奧運「麟洋配」摘下羽球男子雙打金牌。

資料來源:運動部。

2020東京奧運「麟洋配」摘下羽球男子雙打金牌。

2020東京奧運「麟洋配」摘下羽球男子雙打金牌。

資料來源:運動部。

軼聞佳話:「Taiwan in」與「聖筊」趣聞風靡我國

金牌戰最後一球鷹眼判定「壓線 in」,這一刻不僅確立了李洋與王齊麟的奧運金牌地位,也成為我國羽球迷心中的經典瞬間。網友將這一球戲稱為「Taiwan in」,在網路上隨即出現各式各樣的周邊產品,從貼圖、服飾到生活用品無不以此為靈感,而這句話更成為賽事後風靡我國的金句。此外,李洋和王齊麟每場比賽後的一跪一躺「聖筊」姿勢也成為熱門話題,象徵著他們在場上表現的奮鬥精神與堅持,被視為幸運的象徵,這些趣聞反映了兩人比賽所帶來的歡樂與激勵。

「麟洋配」贏球一仰一趴跪地慶祝的招牌動作,被封為「聖筊」。

「麟洋配」贏球一仰一趴跪地慶祝的招牌動作,被封為「聖筊」。

資料來源:李鴻明。

Taiwan in紀念悠遊卡。

Taiwan in紀念悠遊卡。

資料來源:桔禾創意整合有限公司

李智凱
李智凱 競技體操男子鞍馬銀牌
李智凱   競技體操男子鞍馬銀牌

2020東京奧運李智凱勇奪競技體操男子鞍馬銀牌。 資料來源:運動部。

2021年,李智凱踏上東京奧運的舞臺,並在男子鞍馬項目決賽中以15.400分獲得銀牌。這一成績不僅是李智凱個人奮鬥的結果,也為我國體操歷史增添了一筆耀眼的光彩。在比賽中,李智凱以拿手的招牌湯瑪士迴旋動作迎接全場觀眾目光,他的表現無疑是全場焦點。李智凱的東京奧運之路並不平坦,賽前的準備充滿挑戰。在資格賽中,他與其他選手同分,與日本選手龜山耕平、愛爾蘭的Rhys McClenaghan分數相同。儘管如此,李智凱憑藉著他極高的動作執行分8.700,總分15.266,以總排名第1名的姿態成功晉級決賽。這一表現不僅展示了他的穩定性,也讓他在世界舞臺上嶄露頭角。

以總排第一之姿晉級決賽後,李智凱面對著強大的對手,尤其是英國名將Max Whitlock,他在比賽一開始便以高難度的動作和極具挑戰性的表現繳出15.583的高分。這給所有的選手包括李智凱,施加了巨大的壓力。然而,李智凱在賽場上的表現穩如泰山,他頂住了壓力,完美地完成了湯瑪士迴旋,並取得15.400的次高分,最終獲得銀牌。

賽後,李智凱不禁激動落淚,這不僅是對他多年來辛勤訓練的回報,也是對自己夢想的實現。雖然未能奪得金牌,但銀牌的成就已經深刻烙印在李智凱的體操生涯中,並且成為我國體操歷史的重要一頁。正如李智凱所說:「我們要把目標放在自己身上,做好每一個細節,然後才能和其他人做比較。

2020東京奧運體操男子鞍馬好手李智凱展現拿手「湯瑪士迴旋」。

2020東京奧運體操男子鞍馬好手李智凱展現拿手「湯瑪士迴旋」。

資料來源:李鴻明。

軼聞佳話:「鞍馬王子」奧運殿堂完美落地

《翻滾吧!男孩》與《翻滾吧!男人》是臺灣極具代表性的運動紀錄片,真實紀錄了體操選手李智凱的成長歷程與奮鬥故事。

李智凱自小加入宜蘭縣羅東鎮公正國小體操隊,因活潑親切且接地氣的形象,被暱稱為「菜市場凱」。自幼年便展現出對體操的熱情與天賦,在教練林育信的指導下持續努力,日復一日地接受高強度訓練,朝著夢想前進。

2015年,導演林育賢再度執導《翻滾吧!男人》,紀錄李智凱與教練林育信為了爭取2016年里約奧運資格所付出的努力,並呈現他與童年隊友黃克強之間既競爭又惺惺相惜的關係。影片讓觀眾看見運動員為了站上奧運殿堂所經歷的艱辛與付出。歷經19年的不懈苦練,李智凱終於在2020年東京奧運競技體操鞍馬項目奪下銀牌,寫下臺灣體操史上的輝煌紀錄。完成比賽後,他激動地衝向教練,緊緊相擁的畫面感動了無數人。臺灣知名插畫家A RAY也因此深受觸動,以畫筆描繪出這個溫暖又激勵人心的瞬間,成為臺灣體育運動史上的經典畫面之一。

李智凱下馬後開心與場邊教練相擁。

2020東京奧運體操男子鞍馬好手李智凱展現拿手「湯瑪士迴旋」,精彩完成一連串動作,並一掃陰影完美落地,他在下馬後開心與場邊教練相擁。

資料來源:中央通訊社影像空間。

楊勇緯
楊勇緯 柔道男子60公斤級銀牌
楊勇緯   柔道男子60公斤級銀牌

楊勇緯勇奪柔道男子60公斤級銀牌。 資料來源:運動部。

楊勇緯,1997年9月28日出生於臺灣臺中市后里區,為排灣族人,自幼受到母親與家人的影響開始接觸柔道,並展現出驚人的天賦。他在2017年亞洲青少年柔道錦標賽60公斤級勇奪金牌,接著於2018年雅加達-巨港亞運會獲得銅牌,逐步站上國際舞臺。2020年,他在杜塞道夫大滿貫賽奪得銀牌,為東京奧運積分累積關鍵戰績,最終成功獲得東京奧運參賽資格。為了備戰奧運,不得不提到他的陪練員,也是楊勇緯的哥哥——楊俊霆,他們一起研究並針對不同對手進行戰術調整,加強寢技三角固之技術,並透過高強度訓練提升耐力與爆發力,模擬各國柔道摔法與模式,此外,也進行心理調適,以確保自己在高壓環境下能夠發揮最佳狀態。

因疫情延後一年舉辦的東京奧運,在2021年東京奧運男子60公斤級比賽中,楊勇緯展現了堅韌的鬥志與精湛的技術,為臺灣柔道寫下歷史新頁。他在首輪輪空,16強戰迎戰保加利亞選手葛切夫,透過一本勝晉級;8強戰對上荷蘭選手茨亞卡杜阿,他發揮代表性的三角固技術成功鎖定對手,順利挺進四強。四強賽,他與法國選手姆凱德茲鏖戰至黃金得分(延長賽),憑藉穩定的表現最終取勝,成功闖入決賽。然而,在金牌戰中,他面對世界排名第二、經驗豐富的日本選手高藤直壽,雙方均有兩次犯規,實力亦不分軒輊,戰局膠著至黃金得分制,最終楊勇緯因三次犯規屈居亞軍,摘下銀牌。雖然與金牌擦肩而過,但他的表現仍讓全國人民感到驕傲,並為臺灣柔道開創了新的歷史。

比賽結束後,楊勇緯在受訪時,記者對他說:「銀牌已經很棒了!」然而,他卻紅著眼眶、哽咽地回答:「我要金牌!」這一幕感動了無數觀眾,也被視為對卓越追求的典範。這不僅展現了他對勝利的渴望,也讓人看見他對柔道的執著與熱愛。國內外媒體與柔道專家紛紛對他的表現給予高度評價,認為他擁有極強的戰術應變能力與穩定的心理素質,為臺灣柔道在國際舞臺上寫下新篇章。

另外在臺日友好的感情下,日本山形縣體育局特別向楊勇緯表達祝賀,還寫下感謝卡片,感謝他在奧運中的精彩表現。而山形當地的支持者對他的柔道精神深感敬佩,甚至有人詢問如何寄送粉絲信件給他,顯示出他在日本也受到高度關注。這次奧運更進一步促進了雙方的交流,未來或許還會有更多來自日本的粉絲向他表達支持。這面銀牌不僅代表楊勇緯個人的卓越成就,也讓臺灣柔道運動的發展更上一層樓!

楊勇緯勇奪柔道男子60公斤級銀牌。

楊勇緯勇奪柔道男子60公斤級銀牌。

資料來源:李鴻明。

柔道好手楊勇緯賽後拿獎牌合影。

柔道好手楊勇緯賽後拿獎牌合影。

資料來源:李鴻明。

戴資穎
戴資穎 羽球女子單打銀牌
戴資穎   羽球女子單打銀牌

我國羽球好手戴資穎勇奪女子單打銀牌。 資料來源:運動部。

2020東京奧運會,戴資穎在女子單打賽事中,經歷了無數的挑戰與激烈對決,最終為我國奪得寶貴的銀牌。

戴資穎以小組賽全勝之姿取得分組第一晉級8強,在8強賽遇上泰國一姐Ratchanok Intanon,兩人生涯交手無數次,亦敵亦友,打法也十分相似,更被譽為羽球技術手法的世代典範,不僅具備優秀的下肢力量與移動速度,搭配上強勢多變的進攻手段與突擊,兩人對戰猶如照鏡子一般,每場比賽堪稱神仙打架,精采絕倫。其中戴資穎全力拚搏的精神也為她帶來勝利,比賽中屢屢打出嘖嘖稱奇的救球,更讓主播驚呼不可思議沒看過這種打法,戴資穎與Ratchanok Intanon纏鬥三局後勝出晉級。

四強賽遇上身材高大的印度好手Pusarla V. Sindhu,對方擁有高度上的優勢,具備強力與角度犀利的殺球進攻,但因為身材高大,跑動起來相對消耗體力。對戰中戴資穎展現出有效的戰術,優秀的防守並透過網前球製造對手失誤,並在刻意調整回擊球的高度以限制減少對方有效的重殺,最後順利挺進決賽。

然而,在金牌之爭中,她遇上了強敵中國的陳雨菲。三局的比賽充滿波折,雙方展開了拉鋸戰。首局戴資穎在17比19落後時一度追回,但最終以18比21敗北。第二局,她反擊成功,以21比19扳回一局,將比賽拖入決勝局。最終在第三局中,戴資穎雖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將分差縮小至僅2分,但最後的關鍵時刻,未能挽回敗局,最終以18比21惜敗,遺憾收穫銀牌。

儘管未能登上金牌的頂峰,但戴資穎在球場上不放棄的拼搏精神,神乎其技的招牌假動作,無論結果如何,都突顯出她對羽球的熱愛與決心,更展現出日復一日的投入訓練,這場奮戰不僅為她自己,也為我國人民帶來了無限的驕傲與感動。

我國羽球好手戴資穎比賽精采瞬間。

我國羽球好手戴資穎比賽精采瞬間。

資料來源:李鴻明。

湯智鈞、鄧宇成、魏均珩
湯智鈞、鄧宇成、魏均珩 射箭男子團體銀牌
湯智鈞、鄧宇成、魏均珩   射箭男子團體銀牌

我國男子射箭團體勇奪銀牌。 資料來源:運動部。

2020東京奧運會,魏均珩、湯智鈞與鄧宇成三人組成的「三箭客」,歷經重重挑戰,最終勇奪銀牌。賽事初期,他們面對上屆奧運銅牌的澳洲隊,以5:4險勝晉級八強。接著,他們以壓倒性的表現,僅用三局便擊敗中國隊,闖入四強。在四強賽中,「三箭客」發揮穩定,接連兩局以56:53及54:52擊敗荷蘭,成功進軍金牌戰。然而,面對強敵韓國隊的超凡表現,他們最終以0:6不敵對手,儘管如此,仍以銀牌收官,平創歷史最佳成績。

這一面銀牌,不僅是射箭隊的榮耀,也是全我國的驕傲。他們的努力與毅力,讓我國的射箭再次站上了世界舞臺。

 
我國男子射箭團體勇奪銀牌。

我國男子射箭團體勇奪銀牌。

資料來源:運動部。

文姿云
文姿云 空手道女子對打55公斤級銅牌
文姿云   空手道女子對打55公斤級銅牌

我國空手道甜心文姿云 勇奪女子對打55公斤級銅牌。 資料來源:運動部。

2020年,空手道首次被列入奧運正式比賽項目,文姿云肩負著空手道進軍奧運舞臺的歷史使命。她在預賽階段對陣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選手,首戰對保加利亞的Ivet Goranova,儘管以2比5落敗,但她迅速調整策略。第二場迎戰伊朗的Sara Bahmanyar,文姿云洞察對手防守習慣與移動路線,開賽後便主動出擊,利用靈活的步伐與精準的時機,數次以左腳突襲得分,成功壓制對方節奏,最終以5比1大勝,為自己打開勝利之門。預賽最後一戰對上土耳其的Serap Ozcelik Arapoglu,雙方纏鬥激烈,比賽氣氛緊張,比分一度陷入僵局。在比賽最後幾秒,文姿云把握住對手一瞬間的防守破綻,果斷出擊,成功得分,以5比4驚險取勝。這一勝,幫助她挺進準決賽。

準決賽中,她面對世界排名第一的烏克蘭名將Anzhelika Terliuga,這是一場技術與心理雙重考驗的硬仗,雙方實力旗鼓相當,比分膠著。文姿云全神貫注,每一次進攻與防守都經過深思熟慮,雙方在場上頻頻攻防轉換。比賽結束前僅剩1秒,文姿云以一次完美的頭部踢擊扳平比分,最終以4比4打成平手,這一擊不僅展現她絕佳的反應力與技術,更體現她臨危不亂、永不放棄的精神。儘管裁判判定對手勝出,但這場硬仗彰顯了她不屈不撓的精神。賽後,她含淚表示:「這不是我夢想的金色獎牌,但我已盡力做到最好,享受這個舞臺。」

2020東京奧運文姿云比賽精彩瞬間。

2020東京奧運文姿云比賽精彩瞬間。

資料來源:李鴻明。

羅嘉翎
羅嘉翎 跆拳道女子對打57 公斤級銅牌
羅嘉翎    跆拳道女子對打57 公斤級銅牌

2020東京奧運羅嘉翎比賽精采瞬間。 資料來源:運動部。

羅嘉翎為我國首位在世界青少年跆拳道錦標賽完成連霸的選手,擁有身材優勢,具有較深的上端攻擊能力,雖未在2020亞洲錦標賽當中出賽,但在東京奧運亞洲區資格賽中,她憑藉著強大的抗壓性取得奧運資格,順利取得跆拳道女子對打57公斤級項目出賽資格。

在東京奧運中,首戰面對韓國選手李雅凜,這場比賽過程驚心動魄,雙方互不相讓,比分來回拉鋸,最終以18比18進入驟死賽,羅嘉翎保持節奏最終以20比18險勝;8強賽對上2019年的曼徹斯特跆拳道世錦賽摘下銅牌的加拿大選手Skylar Park,羅嘉翎展現出絕佳的比賽節奏與戰術運用,全場壓制對手,最終以18比7輕鬆獲勝,強勢挺進4強。

4強賽中,她對陣美國18歲的新星Anastasija Zolotic,對手進攻猛烈、節奏快,最終雖以5比28落敗,但不屈不撓的精神延續至銅牌戰。銅牌戰對上非洲錦標賽金牌得主Tekiath Ben Yessouf,實力同樣不可小覷。比賽一開始雙方互有攻防,羅嘉翎在前兩回合以冷靜應對壓力,進入第三回合後,她憑藉身高優勢連續兩次上端踢擊得分,將比賽節奏牢牢掌握,最終以10比6贏得勝利,為我國跆拳道摘下第9面奧運獎牌。我國19歲小將羅嘉翎以183公分的出眾身材、靈活戰術及出色的體能條件,為臺灣體壇寫下輝煌新頁,未來更是精彩可期。

我國跆拳道好手羅嘉翎勇奪女子對打57 公斤級銅牌。

我國跆拳道好手羅嘉翎勇奪女子對打57 公斤級銅牌。

資料來源:運動部。

黃筱雯
黃筱雯 拳擊女子51公斤級銅牌
黃筱雯   拳擊女子51公斤級銅牌

2020東京奧運黃筱雯比賽精采瞬間。 資料來源:李鴻明。

在2020東京奧運會上,黃筱雯以卓越的表現與堅定不屈的毅力,勇奪女子51公斤級拳擊銅牌,為我國拳擊運動寫下嶄新的一頁。她不僅成為我國史上首位奧運拳擊獎牌得主,更以精彩的賽事表現與感人的人生歷程,成就了一段傳奇。黃筱雯早在2018年雅加達亞運便斬獲女子57公斤級銅牌,翌年又在2019年世界錦標賽勇奪女子54公斤級金牌,展現持續進步的實力與堅持不懈的精神。

在東京奧運女子51公斤級賽事中,黃筱雯於16強賽首戰對上義大利選手Giordana Sorrentino,憑藉優異的臂展與敏捷的技術,穩扎穩打、靈活掌控距離,3回合皆展現壓倒性優勢,最終以5:0全勝晉級,為自己的奧運旅程邁出堅實的第一步。

接著在8強賽中,黃筱雯迎戰來自塞爾維亞的Nina Radovanovic。她以快速的節奏與靈活的步伐主導比賽,首局便獲得4位裁判給出滿分10分的肯定。隨後比賽節奏牢牢掌握在她手中,再次以5:0的大比分獲勝,成功為我國奪下拳擊史上的第一面奧運獎牌。

晉級4強後,黃筱雯面對的是世界排名靠前的土耳其好手Buse Cakiroglu比賽一開始雙方激烈交鋒,黃筱雯善用身高與臂長尋求突破,但對手以堅強防守與高速反擊逐漸壓制局勢。3局結束後,裁判最終判定黃筱雯以0:5惜敗,止步於4強。然而,這場比賽展現了她堅持到底的精神,也贏得了寶貴的銅牌。

2020東京奧運黃筱雯比賽精采瞬間。

2020東京奧運黃筱雯比賽精采瞬間。

資料來源:李鴻明。

我國拳擊手黃筱雯勇奪女子51公斤級銅牌。

我國拳擊手黃筱雯勇奪女子51公斤級銅牌。

資料來源:運動部。

鄭怡靜、林昀儒
鄭怡靜、林昀儒 桌球混合雙打銅牌
鄭怡靜、林昀儒  桌球混合雙打銅牌

我國桌球混雙組合鄭怡靜、林昀儒勇奪銅牌。 資料來源:運動部。

在2020東京奧運會上,臺灣桌球代表隊寫下歷史新頁。其中,混合雙打組合林昀儒與鄭怡靜,不僅展現精湛球技,更以冷靜沉穩的表現奪下銅牌,結束臺灣桌球長達21年的奧運獎牌等待,為我國體壇再添榮耀。

鄭怡靜是臺灣桌壇的資深好手,擁有強大的相持能力與豐富的大賽經驗,曾創下世界排名第8的佳績;而年輕的林昀儒則以其靈巧的反應、極具壓制力的反手技術與沉穩性格備受矚目,長期穩居世界第7名。兩人自2019年起便搭檔征戰國際賽場,於ITTF阿曼公開賽、中國公開賽與香港公開賽中多次斬獲混雙冠軍,默契十足,被譽為黃金搭檔。東京奧運,他們再次強強聯手,朝著夢想邁進。

黃金混雙奧運之旅從16強開始就令人驚艷,他們首戰便以4:0直落勝印度組合Achanta以及Batra,展現出十足的火力與穩定性,強勢晉級;進入8強賽後,迎戰實力堅強、世界排名第6的韓國隊田志希與李尚洙。比賽過程激烈緊湊,雙方在多拍來回中不斷試探彼此破綻,激烈纏鬥,最終以4:2奪勝,闖進四強。

然而,在4強賽則遇上世界排名第2的日本地主名將水谷隼與伊藤美誠,儘管林昀儒與鄭怡靜全力應戰,仍以1:4遺憾落敗,無緣晉級金牌戰。銅牌戰對上來自法國的Emmanuel Lebesson與袁嘉楠。這場比賽堪稱經典,林昀儒與鄭怡靜從首局開局連得5分起便牢牢掌握比賽節奏,發球、接發、快攻、變線,處處可見兩人配合的默契與冷靜。他們在每一球的處理上都不急不躁,穩紮穩打,以極高的命中率壓制對手。最終僅耗時38分鐘,以直落4局氣勢如虹地拿下勝利,贏得銅牌,締造臺灣桌球奧運史上的新紀錄。

我國桌球混雙組合鄭怡靜、林昀儒賽中擊掌照。

我國桌球混雙組合鄭怡靜、林昀儒賽中擊掌照。

資料來源:李鴻明。

潘政琮
潘政琮 高爾夫男子個人銅牌
潘政琮  高爾夫男子個人銅牌

我國高爾夫好手潘政琮勇奪男子個人銅牌。 資料來源:運動部。

潘政琮曾在2013年登上世界業餘高球排名第1名的寶座,並在2014年仁川亞運高爾夫男子團體與個人項目中獲得雙料冠軍,2016年自威巡賽畢業後,成為了我國32年來第1位站上PGA巡迴賽的選手。

在東京奧運高爾夫男子個人項目比賽開始,潘政琮以74桿起步,位居第57名,但在接下來的兩輪中,逐步調整狀態,先後交出66桿,進步至第17名。最終日,他打出63桿,以269桿的成績與七位選手並列排名第三,闖入加洞賽。在激烈的加洞賽中,潘政琮與美國選手Collin Morikawa不分軒輊、戰況膠著,經過四洞的延長賽後,潘政琮憑藉穩定的表現,以平標準桿的成績勝出,順利奪得銅牌,這也是我國奧運歷史上首面高爾夫獎牌。這段激動人心的奪牌過程,展現了潘政琮堅韌不拔的精神,以及對夢想的執著追求。

2020東京奧運,潘政琮在男子高爾夫個人賽中展現出非凡的堅持與實力,最終摘下銅牌,為我國創下歷史。

我國高爾夫好手潘政琮勇奪男子個人銅牌。

我國高爾夫好手潘政琮勇奪男子個人銅牌。

資料來源:李鴻明。

陳玟卉
陳玟卉 舉重女子64公斤級銅牌
陳玟卉  舉重女子64公斤級銅牌

我國舉重女將陳玟卉在女子64公斤級勇奪銅牌。 資料來源:運動部。

我國舉重好手陳玟卉在2021年烏茲別克亞錦賽,以抓舉100公斤、挺舉128公斤,總和228公斤,勇奪三金,刷新個人紀錄,而後以世界排名第7取得2020東京奧運門票。

生涯首度挑戰奧運舞臺的陳玟卉,在東京奧運舉重女子64公斤級項目登場。 2020東京奧運對陳玟卉而言,是一場充滿未知與變數的挑戰。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原訂於2020年舉行的賽事被迫延後至2021年,也意外成為她運動生涯中的一次轉機。她坦言,如果奧運如期舉行,自己未必能順利取得參賽資格,更無法想像是否有機會站上領獎臺。疫情雖然帶來前所未有的困難,卻也為她爭取到更多備戰的時間,讓她有機會重新整備、突破自我。

然而,這條通往奧運的道路遠比過去更加艱辛,不僅是體能上的考驗,更是一場心理的試煉。嚴格的防疫措施讓所有選手都處於高度緊繃的狀態。每天的篩檢成為必經的關卡,一旦結果呈現陽性,無論身體狀態再好,都只能立刻退賽。陳玟卉回憶那段時間「每一分每一秒都是訓練的一環」,不僅身體要保持最佳狀態,連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都需慎重考量:與誰共餐、是否接觸他人、行動範圍多大,每一項決定都牽動著她能否站上比賽場的機會。

儘管挑戰重重,她仍感謝體育署安排包機、提供隔離衣等防護裝備,背後團隊無不傾盡全力守護選手的安全與健康,讓她無後顧之憂前往東京。陳玟卉在抓舉環節開拔輕鬆舉起97公斤,後逐步挑戰100公斤與103公斤,接連成功,刷新個人紀錄,並在10位選手中排名第4,為接下來的挺舉奠定了奪牌的基礎。挺舉部分的比賽更為激烈。陳玟卉在第1次試舉時穩健地舉起127公斤,憑此成績一度與加拿大選手Mercedes Perez並列第1名。然而,接下來2次挑戰130公斤的重量均未成功,這使她的總和停留在230公斤。儘管如此,她依舊憑藉穩定的抓舉與首次挺舉表現,以總和230公斤的成績為我國舉重項目再添1面銅牌。

回望當年,陳玟卉感慨地說:「危機就是轉機,如果沒有這場疫情,也許不會有今天的這塊獎牌。」2020東京奧運,她收穫的不僅僅是一面獎牌,更是一次對自我極限的超越與深刻的肯定。

我國舉重女將陳玟卉在女子64公斤級以總和230公斤勇奪銅牌。

我國舉重女將陳玟卉在女子64公斤級以總和230公斤勇奪銅牌。

資料來源:李鴻明。

珍藏紀事
東京奧運副總領隊
東京奧運副總領隊 洪志昌
東京奧運副總領隊 洪志昌

教育部體育署於例行記者會說明東奧培訓隊總集訓正式啟動。 資料來源:運動部。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2020東京奧運成為歷屆最艱難的一次備戰任務。身為後勤協調的要角,副總領隊洪志昌憑藉自身經驗與靈活應變,成功在限制重重中穩定代表隊,打造出歷史性的突破成績。奧運延期一年,各國訓練中斷,但我國憑藉著國訓中心的封館管理,得以維持備戰節奏。洪副總領隊指出:「我們訓練沒有斷,就在裡面封閉起來,不跟外面接觸。」同時,我國也延續雅加達亞運後的「黃金計畫」,為特優選手建立專屬訓練團隊,並於訓練期內舉辦「奧運模擬賽」,填補選手無國際實戰的空窗。

人員調度方面,洪副總領隊靈活運用「換卡制度」,將教練證依賽事時程分流使用,確保最大數量的教練進入選手村支援。自由車、柔道、田徑、羽球等隊伍教練皆以「前後進出」方式銜接入村,最終達到68位選手、50位教練入村的歷史新高配置,卻幾乎無爭議產生。他強調:「這要靠很多溝通,每位教練我都親自說明,讓大家知道為什麼要騰出名額,才能讓後面的人進來。」

最終,在體育署、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各單項協會齊心協力下,東京奧運的成績極為亮眼:18個運動種類、68位選手中,就有38人為黃金計畫成員。而在所有代表團的選手當中,有32人闖進前8名、16人名列前3。羽球、體操、柔道、高爾夫、拳擊與空手道等6個項目,更是首次奪牌,刷新紀錄。東京奧運考驗著團隊的溝通效率與協調智慧,洪志昌為幕後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成為我國締造佳績的重要推手。
2020東京奧運女子59公斤級金牌教練
2020東京奧運女子59公斤級金牌教練 林敬能
2020東京奧運女子59公斤級金牌教練 林敬能

2020東京奧運林敬能與郭婞淳合影簽名照。 資料來源:楊勝雄。

林敬能,一位從未當過國手的舉重教練,卻帶領郭婞淳站上奧運最高殿堂,奪下2020東京奧運女子59公斤級金牌。他的人生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因經歷一次次跌倒與選擇,成就了郭婞淳,也成就了他自己。

出身花蓮的林敬能,年輕時並不太熱衷於讀書,高中畢業後前往工廠打工,卻在某次操作機械時意外受傷,導致失去了右手食指。這場突發事故,不僅成為他人生的重要轉捩點外,也讓他意識到舉重不能單靠手掌用力。他回憶:「人要努力,但不能強求。」這句話成為他往後教學與人生信念的寫照。

轉向執鞭舉重之路後,林敬能憑藉過人的觀察力與執著精神,逐步成為選手們信賴的教練。林教練對動作細節的拆解近乎苛求,一部比賽影片可以反覆觀看數十次,從起始姿勢、發力點、最高點到結束動作逐一拆解分析。他說:「我不怕你強,我只要比你更強。」這句話聽來簡單,實則是他對運動競技最本質的認識。

2020東京奧運,郭婞淳在他的帶領下,以總和236公斤奪金,並打破世界紀錄。這是對他多年默默付出的最高肯定。林敬能教練深知,一場比賽除了賽前準備,更有臨場智慧與心理穩定。他的成功,不只在於選手的金牌,更在於培養出有信念、有格局的運動員。林敬能的故事,是一個關於韌性、積累與無私奉獻的縮影。他用一雙受傷的手,撐起了郭婞淳的夢想,也為我國體育運動史寫下堅實的一頁。
2020東京奧運女子50公尺自由式
2020東京奧運女子50公尺自由式 黃渼茜
2020東京奧運女子50公尺自由式 黃渼茜

2020東京奧運開幕典禮黃渼茜與其他團員合影。 資料來源:黃渼茜。

2021年7月,黃渼茜代表我國參加東京奧運女子50公尺自由式項目,是我國女子游泳項目唯一一位取得參賽資格的選手。這趟旅程,背後是無數次不確定中的堅持與選擇。

2021年5月,正值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  期間,卻也是COVID-19疫情在臺灣全面爆發的時刻。賽事進行至第3天,場邊便已傳出可能提前停賽的消息,而原訂個人賽事在第4天的黃渼茜,為了爭取最後的奧運達標機會,便於第3天傍晚的接力賽賽事中主動申請中途計時,以第1棒出發的成績作為個人紀錄。她游出了25秒59,打破當時的全國紀錄,卻以0.08秒之差與奧運B標擦身而過。這0.08秒,是遺憾,也是希望。

為了爭取這張奧運入場券,她與教練積極查詢外卡 (Universality Place) 與積分規定,發現這項成績在當時國內女子選手各項目中暫居第1,有機會爭取外卡資格。最終她以積分不到1分的差距,成功獲得奧運參賽資格。

回憶當年,黃渼茜表示不僅感謝協助外卡申請的師長與游泳協會,也特別感謝教練團與臺大隊友們,全力支持她於接力賽事中爭取中途計時的決定,更感謝當時不放棄任何一絲機會的自己。

在疫情肆虐、全臺封城的情況下,黃渼茜為了把握可能的參賽機會,她在奧運資格尚未確定前,便主動申請進入國訓中心備戰。儘管面對頻繁的篩檢、隔離程序與未知的不安,她仍選擇堅持為奧運做足準備。「那段時間壓力很大,但我還是想試試看,因為我知道自己有機會。」她的身心承受極大壓力,卻始終不曾動搖,直到穿上代表隊隊服,踏上奧運開幕典禮舞臺的那一刻,她才真正感受到:「我真的站上了奧運殿堂。」

比賽當日,她游出25秒99,雖未突破個人最佳成績,但因賽後收到來自外國好手的鼓勵:「不管游出什麼成績,我們都是奧運選手。」這句話使她能坦然面對,並始終為自己感到驕傲。

從疫情中挺身、堅持備戰到獲選參賽,黃渼茜用信念完成每一個階段,不僅為自己爭取到夢想的門票,也為我國游泳代表隊留下堅定的足跡。
2020東京奧運女子射箭防護員
2020東京奧運女子射箭防護員 張予親
2020東京奧運女子射箭防護員 張予親

張予親防護員在場邊為選手進行貼紮防護。 資料來源:張予親。

2020東京奧運,張予親擔任射箭女子團隊的防護員,卻因為疫情嚴格的防疫規範與體制限制,無法隨隊前往奧運現場。當時選手村全面封閉,所有非體制內人員一律不得進入,連賽前一個月的集訓,她都被拒於門外。「我被視為體制外的人,哪怕是長期陪伴選手的防護員,也無法進入。」她坦言,這樣的無力感前所未有。

雖然早有心理準備極可能無法隨隊,張予親仍選擇堅守崗位,把所有能做的準備做到最好。從體能訓練、恢復計畫,到傷害預防與心理支持,她試著用遠端陪伴取代現場支援。她投入百分之百的心力,希望能在選手踏上賽場前,把他們的身體狀態調整到最佳。她說:「如果不能在現場幫助選手,那我就讓他們帶著最好、最健康的身體去比賽。」

即使透過訊息與通話持續保持聯繫,她心裡明白,遠端的陪伴始終無法取代在場邊的即時協助。那種明知選手可能需要自己,卻無法親手解決問題的無力感,成為她職涯裡極為深刻的一次挫敗。然而,正是這段被拒於門外的經驗,提醒她防護員不只是醫療支援,更是選手身後不可或缺的力量。也因此,她選擇持續精進,成為能真正陪伴選手走過高低起伏的堅實夥伴。
2020東京奧運女子舉重防護員
2020東京奧運女子舉重防護員 蔡佩紋
2020東京奧運女子舉重防護員 蔡佩紋

我國舉重女將陳玟卉。 資料來源:李鴻明。

2020年東京奧運,蔡佩玟作為舉重選手陳玟卉的防護員,原本應該隨隊參與奧運賽事,卻因為疫情期間日本方面的嚴格限制,防護員人數被大幅縮減,使她無法隨隊前往。這讓她與玟卉必須迅速調整作戰腳步,改以遠距離支援的方式陪伴。

雖然無法親自到場,但對蔡佩玟來說,賽事延期反而成為一個意外的轉機。她回憶,玟卉是在2019年才正式進入國家訓練中心,當時她的身體狀態還有許多需要調整的地方。東京奧運延期一年,正好讓蔡佩玟有更充裕的時間介入,針對玟卉的身體狀況進行深度調整與修復。她說:「對我們來說,備賽期拉長反而是一件好事,能夠看到調整帶來的實際效果。」

比賽期間,蔡佩玟透過每日電話與玟卉保持聯繫,持續掌握她的身體狀態。儘管賽前的重量訓練已轉為以維持技術和感覺為主,但玟卉仍舊會在每晚向她反映身體的不適,蔡佩玟則會即時提供建議,指導她如何透過伸展、簡易的器材或放鬆技巧來自我處理,並將這些狀況同步回報給在場的防護員協助。

蔡佩玟坦言,無法親手處理問題讓她深刻體會到防護工作的價值,往往建立在現場的陪伴與即時反應上。比賽結束後,玟卉第一時間打電話報喜:「我得銅牌了!」那一刻,蔡佩玟心中的感動與成就感難以言喻。雖然無緣站在比賽現場,但她知道,自己的每一分努力,都是玟卉奪牌路上不可忽視的力量。

相關藏品

共有 37 筆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