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莫斯科奧運是首次在共產主義國家舉辦的奧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後,美國總統卡特決定抵制莫斯科奧運,隨即引發全球超過60個國家的響應。這些國家拒絕參加本屆奧運,而部分國家則選擇允許運動員以個人名義參賽,但整體參賽人數大幅減少,使得此次奧運成為自1956年以來參賽人數最少的一屆。
本屆奧運會徽由藝術家Vladimir Arsentyev設計,巧妙地融合了運動和國家的象徵。會徽的最上方是一顆五角星,象徵著運動員追求卓越的目標,傳達出奧運精神中的奮鬥與榮耀。五角星下方則是五條長短不一的跑道,這些跑道從左右兩側匯聚至中央,並朝著上方的五角星延伸,象徵著運動員在賽場上全力以赴、追逐夢想的拼搏精神。會徽以紅色為主色調,不僅展現了運動員的熱情與活力,也與蘇聯的社會主義理念相結合,突顯了當時的政治背景。會徽的整體形象與克林姆林宮的尖塔頗為相似,表現出國家的威望與自豪感。
儘管本屆奧運的參賽國家數量受到限制,但仍然吸引了各地的運動員參與。他們展現了奧運精神中的友誼與團結,即使在政治緊張的背景下,仍然努力追求卓越。
1980莫斯科奧運的吉祥物Misha,是由蘇聯繪本作家Victor Chizhikov設計,Misha是一隻可愛的小熊,一推出即獲得全球觀眾的喜愛。Misha的原名為「Mikhail Potapych Toptygin」,整個名字充滿了斯拉夫民族風情,小名Misha則是由俄語Mishka變形而來。熊在斯拉夫民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也常出現在民間故事與童謠當中。牠是自然的守護者,亦是力量與勇氣的象徵。
Misha的整體造型充滿了手工繪畫風格,給人一種溫暖而親切的感覺,筆觸細膩,彷彿是一幅精心創作的藝術作品。設計者Chizhikov希望透過Misha傳達出友好、和平與團結的精神。在Misha的腰際繫著一條奧運五環的五色腰帶,這不僅是對奧運精神的致敬,也象徵著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的團結與友誼。
Misha不僅代表著蘇聯文化,牠可愛形象也深深扎根於人們的記憶中。牠的友善笑容和圓潤的身形,成為許多人心中難以忘懷的奧運回憶。


1980第22屆莫斯科奧運會,舉辦21個運動種類,包含水上運動、射箭、田徑、籃球、拳擊、輕艇、自由車、馬術、擊劍、足球、體操、手球、曲棍球、柔道、划船、帆船、射擊、排球、舉重、角力、現代五項。